|
1、个人简介
王用源,男,四川资阳人,1980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党委委员、中文系副主任、语言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市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
2、教育背景
1998.9-2002.7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
2002.9-2004.7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2006.9-2010.6 南开大学文学院比较语言学博士
3、工作经历
2004.7-2011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团委书记
2011-2015.7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委员、中文系教师、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7至今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党委委员、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4、教授课程
本科生:语言学概论、汉语词汇学、语言交际艺术、语言表达技能培养、现代汉语及写作、现代公文写作、中文沟通与写作等
研究生:词汇学
5、学术科研成果
[1]施向东,王用源.《诗经》“盛、众”义叠音形容词分析,《金秋集——刘树新先生南开执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王吉辉、刘晓红、王泽鹏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117-186页。
[2]施向东,王用源.藏语联绵词构词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2):74-80.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10年第8期转载。
[3]王用源,施向东.汉语和藏语复音拟声词比较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53-56.
[4]王用源.汉藏英反义词比较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64-267.(2012年5月)
[5]王用源,李爽,薛雨晴.网络语言研究综述及存在问题浅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4):81-83.(2012年7月)
[6]王用源,徐郁文,张家文.《真诰》“从”字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1-3. (2012年12月)
[7]王用源,徐郁文,景梦娜.《真诰》与《左传》“因”的用法比较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6):93-96.(2012年11月)
[8]王用源.试论“向”的几个特殊用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232-236. (2013年5月)
[9]王用源.道书《太平经》中“向/嚮/鄕”用法之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6-8,11.(2013年10月)
[10]王用源.介词的定义与分类再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6):83-86.(2013年11月)
[11]王用源.论概数义表达上的重复与矛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1):90-94.(2014年1月)
[12]王用源.说文解字“A,AB”且“B,AB”式联绵词初探[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25-29.(2014年5月)
[13]王用源.《太平经》“至”“到”的介词用法及相关问题探析[J].华西语文学刊,2014:134-141.2014年7月(第十辑)
[14]王用源.《太平经》“从、自”的介词用法及其框架结构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543-547.(2014年11月)
[15]王用源.《太平经》“在”的介词用法及词性判定[C].//科学发展 协同创新 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A].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28-133.2014年10月.
[16]王用源,蒋利.《太上洞渊神咒经》“临”的介词用法及其语料差异[J].语文学刊,2015(2):1-2,4. (2015年2月)
[17]王用源,刘悦.《真诰》《周氏冥通记》的介词“乎”及其语料性质[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39-41.(2015年4月)
[18]王用源.中古道书《真诰》的介词系统及其语料价值[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3):15-20.(2015年5月)
[19]王用源.从介词用法看《太平经》的句读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4):107-110.(2015年7月)
[20]刘悦,王用源.《周氏冥通记》《真诰》原因目的介词系统及其语料价值[J].语文学刊,2015(9):14-16.(2015年9月)
[21]王用源.《太平经》的时间介词系统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534-538.(2015年11月)
[22]王用源,李楠,王宇.“以”的介词功能转化与去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0):100-102.(2015年10月)
[23]王用源,车易嬴.介词“于”的功能转化与去向[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1):31-35.(2016年1月)
[24]王用源,周亚琳,车易嬴.谓词后介词的强化和零形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2):22-24.(2016年2月)
[25]王用源,苏桐.论“自/从”类介词框架的套叠现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7):77-81.(2016年7月)
[26]王用源.韵律对汉语介词功能转化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473-479.(2016年9月)
[27]王用源.道书《太平经》的方所介词系统[J].新余学院学报,2016,21(5):34-38.(2016年10月)
[28]吴鹏,王用源.湘语中“手”和“脚”的隐喻与转喻[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6(5):88-93.(2016年10月)
[29]王用源,雷蕾.汉语和英语复合介词异同之比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2):32-33,36.(2017年2月20日)
[30]叶倩倩,王用源.汉语同义单双音节介词的比较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3-25.(2017年2月)
[31]王用源,陈露露,雷蕾.从英汉对比看介词的强制使用与省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45-48.(2017年1月)
6、承担科研项目
(1)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古道书介词研究”资助(13YJC740104)
(2)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资助(60306035),“中古道书介词研究”
(3)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资助(60301001),“中古道教文献介词研究”
(4)天津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立项项目“语言交际与写作技能类课程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TS14D071)
(5)2014年,天津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立项A类项目“中文沟通与写作”(精仪学院)
(6)天津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词汇学》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探索”(项目编号:YCX15042)
7、奖励与荣誉
2009年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0年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1年天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天津大学“教书育人”优秀青年教师
2014年天津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2014年天津市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
2015年天津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教工先进个人之“天津大学青年先锋奖”
2015年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先进个人
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2016年天津大学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8、学术兼职
(1)天津市语言学会会员
(2)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秘书
9、联系信息
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33楼360室
E-mail:wangyongyuan@tju.edu.cn
上一条:王 祎 下一条:王宇枫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 津教备0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