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点介绍

陆小华

2025-11-04

姓名:陆小华

所在系、部:

职称:讲席教授

研究方向: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全球与区域治理(科技政策与全球治理)



1.个人简介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首席专家。国际传播效果测评与智能决策实验室负责人。国家网信办“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天津大学)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曾任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等职。曾任第一、二届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评审组成员。多次获中国新闻奖,曾获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两次获媒体技术领域唯一奖项中国新闻科技“王选奖”一等奖。曾获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所出版“智能传播变革”丛书(五本)获批为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教育背景

1978.09 - 1982.07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获学士学位

1983.09 - 1986.0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获硕士学位

2005.09 - 2009.01 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      获博士学位


3.工作经历

1986.07 - 2020.05 曾任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等职。

2020.09 至今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4.代表性学术科研成果

[1]《谋势:体现“全球南方”天然成员地位之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载《天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

[2]《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三个关键选择》,载《新闻爱好者》2024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25年第4期转载;

[3]《以建设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机制支撑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载《对外传播》2024年第9期;

[4]《构建更有效力国际传播体系的三个重要命题》,载《天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5]《新闻报道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载《电视研究》2024年第1期;

[6]《智能内容生成的实质、影响力逻辑与运行范式——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现象透视与解析》,载《新闻大学》2023年第4期;

[7]《ChatGPT等智能内容生成与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智能变革》,载《中国出版》2023年第5期;

[8]《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四个战略性选择》,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7期;

[9]《学术传播在中国战略传播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

[10]《数字新闻学的产生基础、逻辑起点与演进路径》,载《新闻记者》2021年第10期,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转载;

[11]《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载《经济日报》头版通栏,2021 年10月14日,《新华文摘》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国际传播的对抗性传播探究》,载《国际传播》2020年第7期,

[13]《数据话语权:国际传播的战略性竞争焦点》,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年第10期,获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4]《塑造引导力:重大庆典直播现场演播室构建原则——新中国六十年大庆重大庆典报道的回眸与思考》,载《新闻战线》2019年第5期;

[15]《增强体系竞争力:媒体融合平台构建的核心目标——新华社全球视频智媒体平台的探索与思考》,载《新闻记者》,2019年第3期;

[16]《媒体融合运作体系构建方法与实现路径——以新华社全球视频智媒体平台与相关运作体系为研究样本》,《现代传播》2019年第10期;

[17]《中国政治传播思维的转化与优化》,载《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9期;

代表性著作:

《对话世界:全球文明倡议践行中的中国国际传播》(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5年2月

“智能传播变革丛书”:《智能认知》、《数字变革》、《内容竞争》、《驱动传播》、《重塑融合》,天津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成就的世界意义》,人民出版社,2024年1月

《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

《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激活传媒——传媒竞争力发掘与执行策略》,中信出版社,2004年5月

《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

《西部对策——抑制返贫与中西部发展》,新华出版社,2000年1月


5.科研项目

[1]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ZD317;

[2]2023年度天津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3]2025年度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教材建设培育项目《数字新闻学讲义》;

[4]1997年度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抑制“返贫”现象对策与中西部脱贫地区脱贫稳固期经济发展,项目编号:97CJB011;


6.奖励与荣誉

2022年  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0年  第十七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9年  媒体技术领域唯一奖项中国新闻科技“王选奖”一等奖

2017年  入选2016年度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2017年  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教育良友奖”

2001年  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7.学术兼职

2022年 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届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专家

2023年 教育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4年 天津城市国际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2024年 天津市对外话语协同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2025年 天津市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8.联系信息

邮箱:Luxh66@sina.com


上一条:李艳玲 下一条:卢嘉辉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 津教备0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