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聆听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李安琪博士为全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

2022-11-10

11月4日,李安琪博士在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空中讲堂上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本次讲座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全校有近200名师生参加。

李博士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现就职于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对比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俄跨区域文化对比研究。在本次讲座上,她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清晰明了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为听众讲解了俄罗斯的姓名文化。

每个人都有姓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姓名看似普通,但其背后却有不同寻常的道理。本次讲座就是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俄语的姓名及其背后的道理,包括俄语姓名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反映俄罗斯文化的。

讲座伊始,李安琪博士利用一些师生们熟悉的政治或文学人物迅速将话题引入到本次讲座的中心——俄罗斯的姓名文化。与中文不同,在俄罗斯,使用姓氏称呼他人是不足以表示尊重的。以现任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为例,为了表示尊重,在当面称呼他时,人们应该使用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而非大众所熟知的普京(Путин

俄罗斯名字的发展可以简要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公元10世纪以前,俄罗斯人民的祖先们相信,名字是抵抗魔鬼的屏障,为孩子取一个具有迷惑性的名字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躲过魔鬼的侵袭;第二阶段的重要时间点是988年的宗教基督化,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迅速发展,新生儿们开始被教堂中的神父使用圣徒们的名字进行命名;在第三阶段里,父母会将同一个词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作为自己儿子和女儿的名字,由此产生了许多为人熟知的名字。

和拥有渊远历史的名字发展略有不同,俄罗斯的姓氏始于14世纪末,当时的王公贵族们最早拥有了与自己领地相关的姓氏。在随后的两个世纪内,地主阶级中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姓氏。但是直到1893年,75%的俄罗斯农民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姓。到了19世纪,农奴制改革加快了农民阶级中姓氏的出现,使得俄罗斯姓名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除了俄罗斯文化中名字以及姓氏的发展历史,李安琪博士还在讲座中提到,俄罗斯人除了拥有自己的名字以外还会拥有很多不一样的别称。此外,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些名字被固化成为具有泛指意义的专有名词,广泛出现在熟语、歌曲、谜语以及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中。可以说,俄罗斯的姓名文化无处不在。

李安琪博士的精彩讲座不仅为现场和线上的师生和带来了俄罗斯的文化知识,也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了如何用世界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聆听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本次讲座的主题,更应是每一个外院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上一条:天津市第二十五届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暨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天津赛区复赛成功举办 下一条: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和阅读大赛 (天津赛区)决赛线上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 津教备03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