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个人简介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天津大学全球南方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传播学博士和博士后。多年持续在新媒体研究、政治传播、媒介心理、国际传播等领域深耕,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理事,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新媒体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担任国际顶级SSCI一区期刊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副主编,SSCI 一区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副主编, SSCI二区期刊 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副主编,及多家SSCI期刊的助理主编、学术编辑等职务。近年来发表核心论文CSSCI/SSCI/SCI 100余篇,其中独著和一作SSCI/SCI论文近80篇,主持及参与国内外课题30余项。2020年入选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22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23年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至2025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多篇学术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2024年获天津大学“春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24年获全国青年新媒体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2023年至2025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2.教育背景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传播学博士和博士后。 3.工作经历 2024.6月至今 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4.代表性学术科研成果: 1)Pang H*, Wang Y, Deciphering dynamic effects of mobile app addiction, privacy concern and cognitive overload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academic expectancy: The pivotal function of perceived technostress.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5;81: 102861.(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 12.5, Q1 一区) 2)Pang H, Zhao Y, Yang Y. Struggling or Shifting? Deciphering potential influences of cyberbullying perpet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verload on mobile app switching intention through social cognitive approac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25;62: 104167. (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 6.9, Q1 一区) 3.)Kaige Z, Pang H*, How does risk information exposure affect AI-driven technology users' privacy protection? Combining risk framework and technology threat avoidance theory.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5;81: 102861.(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 12.5, Q1 一区) 4.)Pang H*, Qiao Y, Zhang K. Modeling pathway linking mobile social media intensity to attitude towards electronic word-of-mouth and engagement: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ocial trust and perceived homophil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4; 198:123023. (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12, Q1 一区) 5.)Pang H*, Ruan Y. Disentangling composite influences of social connectivity and system interactivity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in mobile short video applications: The pivotal moderation of user-perceived benefit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24;80: 103923. (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 10.4, Q1 一区) 6)Pang H*, Zhang K. How multidimensional benefits determine cumulative satisfaction and eWOM engagement on mobile social media: Reconciling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disconfirmation perspective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24;93: 102174. (SSCI索引, 影响因子IF: 8.5, Q1 一区) 7)庞华,张凯歌,由技术想象迈向关系技术:虚拟机器人嵌入数字新闻生态的在地实践与情感唤醒,《中国出版》,2024 (20)。(CSSCI来源期刊索引) 8)庞华,赵婧媛,从技术驱动到话语突围: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构建新路径,《对外传播》, 2025 (09)。(CSSCI扩展索引) 9)庞华,张凯歌,以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深化“全球南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意蕴与话语建构,《天津大学学报》, 2025, 27 (05)。 10)庞华,宋铖婧,张欣彤,从文化适配到情感嵌合:潮玩IP的跨文化认同与意义建构——基于主题建模与情感分析的混合方法研究,2025(41)。(CSSCI来源集刊索引) 5.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短视频场域下青年政治认同的驱动机理研究,2024年12月至2026年12月,主持,在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资本视阈下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公民参与的影响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主持,结项良好;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实践研究,2020年10月至2025年10月,子课题一重要参与人,在研; 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项目:健康中国视域下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主持,结项免鉴定; 5.)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范式重构与实现路径,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主持,在研; 6.)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高等教育领域):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2025年8月至2027年8月,主持,在研。 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重大项目:全球文明倡议与中国国际传播策略,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重要参与人,在研; 8.)中共天津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好网民网络素养知识读本—银发族篇,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主持,已结项; 9.)天津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项目:数智技术赋能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现实意蕴、要素耦合与建构路径,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主持,在研; 10.)天津大学国际教育管理规划课题项目:社会支持视域下短视频使用对国际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主持,在研; 6.奖励与荣誉 2015年获得德国萨克森州加强博士后奖学金,2016年获得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社会和校友奖学金。2020年获得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教书育人奖。2020年入选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22年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23年获得第十八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21年至2025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多篇学术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2024年获得天津大学“春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励青年成果奖。2024年荣获全国青年新媒体研究“启皓奖”卓越学术奖。2023年至2025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新闻传播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 7.学术兼职 担任国际传播学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理事,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媒体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天津大学高端培训师资库师资专家。 8.联系信息 邮箱:huapang@tju.edu.cn |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 津教备0316号